高庫存與缺貨,孰是孰非?庫存管理經驗分享
添加時間:2014-3-14 13:36:06 點擊量:
鄭毅是一家以生產女鞋為主的鞋業生產企業老總。公司一直致力于皮鞋產品的技術開發和市場開拓,產品堅持以創品牌為目標,使企業走上了一條質量名牌效益型的發展之路,早在90年代初公司就設立了自己的女鞋品牌。現在,公司的主打品牌已經成為業內和消費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公司在全國各重點城市分別設立分公司、辦事處等銷售網點,現已成功開設了200多間連鎖專賣店,年營業額超過4億元,每年開發近30多個新品種。
但是隨之大規模經營而來的一個負面效應就是居高不下的庫存量和旺季時節的大量斷貨現象,讓鄭總這個當家人有苦難言。按照公司的經營模式,公司擁有自己的成品倉庫、分公司的倉庫、代理商倉庫和零售店中的鞋子都是公司自己的庫存。單是總公司的成品倉庫中就有將近50,000雙,這還只是總庫存量中的一小部分,散布在分公司和零售店的庫存總和竟然高達1億人民幣,相當于大半年的銷售收入!更奇怪的是,雖然企業擁有這么多庫存,但是依然滿足不了各代理商和零售店的訂貨需求,旺季時節經常出現斷貨現象。
會議上的“戰爭”
鄭總認識到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于是決定召集各部門負責人開個會,一起討論一下這個事情,但是會還沒有開始,大家卻已經在會議室吵起來了……
只見銷售部經理氣沖沖地走進會議室,沖著采購部經理和物流部經理說:“近期接到很多來自各大區經理的電話,跟我抱怨最多的就是各門店的訂單滿足率越來越低了,而且根據我們部門對訂單數據和發貨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各門店的商品到貨率確實存在下降的趨勢,這將直接影響我們的銷售額。完不成銷售,誰來負責?我認為你們物流部和采購部的同事應該為我們各門店的銷售考慮一下,我心里著急啊!難道物流部這段時間就不能稍微加加班,爭取早一點時間發貨?采購部訂貨能不能及時一點,每次就不能多訂一點?”
采購部經理一聽銷售經理要把責任推到自己的頭上,馬上急了,“怎么沒有為你考慮?我們不是在加大訂貨量嗎?但是供應商一直在抱怨倉庫不收貨。倉庫不收貨,怎么會有貨給你們送啊?再說了,我們采購部的主要職責是根據計劃部發過來的采購指令,尋找合適的供應商,然后根據采購指令上的商品和數量完成采購任務,我們又不能決定采購量的大小!”
物流經理一臉苦相:“唉,我也知道要滿足門店的要貨,但是倉庫里沒有你要的商品,怎么給你?我又沒有權利訂貨!說我不收貨,那真是冤枉好人。你去倉庫看看,那里還有地方收嗎?我都申請好幾次的倉庫了,沒有人理我們,那么小的倉庫能裝多少貨?再說了,供應商卸貨那叫一個慢,沒辦法,只能讓他們慢慢排隊等。總之,我是盡量想辦法收貨,實在收不進來,我也沒辦法。銷售部經理怪我們沒有及時發貨也是沒有道理的,難道我們愿意把貨留在倉庫里,關鍵是如果我們發多少貨,發往哪個地方都是計劃部下的指令,我們只負責發貨這一個動作而已。”
“再說了,門店的訂單滿足率下降,也有可能是分公司的發貨不及時造成的,憑什么說是我們這邊的問題?再說,也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我們采購來的,還有一半以上的商品是我們自己的工廠生產的,如果硬是要怪罪下來,那生產部門也要承擔的責任……”采購部經理補充到。
生產部經理看見有人把責任推到自己的身上,也耐不住性子了,“我也不是沒有依據安排的生產,我們所有生產計劃都是根據計劃部下達的計劃進行的。再說我們要的原材料,你們采購部遲遲不能采購進來,我們拿什么進行生產?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多時候就因為某一種原材料沒有進來,我們的一大批貨物都要在生產線上擱置,導致其他的不能安排計劃進行生產,我正要找你們部門呢?”
計劃部的經理慢條斯理的說“大家也知道我們計劃部做計劃是按照三種依據進行的:根據每年四次的訂貨會確定各季度的生產計劃,再根據分公司的日報表和月報表調整生產計劃。這種計算方法大家以前都參與討論過了。”
“如果我們不按照訂貨會的訂貨安排生產的話,分公司提貨提不到時,他們又要抱怨。但是每次開訂貨會的時候,各分公司的人不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情況下單,而是看別人對某種樣式的產品下單較多,大家一窩蜂都去下單,一方面導致我們的計劃預測不準確,另一方面導致現在很多分公司的倉庫里還存放著三前年沒有賣出去的產品。而且分公司對日報表和月報表的反饋不及時又不準確,再加上我們靠手工計劃,計劃當然不可能很細化和準確。”
這下矛頭指向了分公司經理,華南地區分公司經理沉聲道:“信息反饋的速度慢和不準確,這是手工管理造成的必然后果。現在都是靠人工盤點,數據靠人工輸入。而且再訂貨的方式是通過傳真、打電話等方式,確實很難控制。”
……
會議室里的火藥味越來越濃。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下鄭總糊涂了:倉庫里的貨越來越多,而門店的訂貨滿足率卻越來越低,到底誰說的有道理呢?現在公司的庫存這么高,占壓幾千萬的資金,每月還要向供應商付款,現金流壓力大。門店在叫沒貨賣,那我們庫里、店里堆的都是什么呢?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企業決策層發現產品渠道正在受著各種各樣的沖擊,經銷商的銷售熱情也不令人滿意,忠誠度越來越低。如果鞋業生產企業的服務不到位,特別是在貨品很難按時到貨的情況下,那些好一點的經銷商肯定會轉向其他品牌的鞋業企業,到時候產品的銷售就更難做了。
到倉庫一探究竟
總經理決定帶領大家去倉庫看看。
“為什么我們的貨賣不出去?”望著倉庫里的一大堆貨品,大家也是一頭霧水。
“其實這個倉庫里有1/4的鞋都是前年生產的。您知道鞋的樣式變化多樣,每年流行的款式都不相同,像這些前年流行的款式現在根本就不會有代理商或門店會下單。”物流經理指著倉庫左邊的好幾“跺”鞋,很無奈地說到。
“為什么前年的鞋還剩這么多?”
“每一次的生產和采購計劃都是根據各分公司報上來的計劃加上總部的少量預測制定的,一部分因預測生產的鞋會被分公司重新下單訂走,但是還有一部分也只能存放在倉庫里。”
“既然倉庫里這么多貨,為什么你們總不能按時發貨呢?要知道你這邊晚發貨一天,我們的門店就少賣好幾千雙鞋呢?”銷售部經理的氣還沒有消呢。
“我們的倉庫是按“跺”來進行管理的,當我們接到發貨單后就會到指定的“跺”去尋找發貨單上對應的款式,很多時候我們為了把“垛”底下的產品找出來,不得不再找人來倒垛,特別是在旺季時,浪費了我們很多時間和精力。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找不著貨品的現象,所以不能及時把產品發運出去。”
“……”
面對堆積如山的貨物,鄭總隱隱地感覺到這已經不是哪個部門的錯誤了,那問題的癥結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