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倉儲管理的靈活性
添加時間:2018-7-13 11:22:14 點擊量:
我們把物流或者企業供應鏈活動中主要的要素劃分為人、設施、設備、時間、技術等,對設施劃分的最小單位可以到作業功能區的占用面積,用實體表現的話可以是倉庫,也可以是物流園區等設施。
在生產型企業中,特別是在新工廠搬遷的時候,如何分配生產和倉儲設施資源的問題,在特定的企業環境中可能比較棘手。再加上現在的智能制造概念的引入,物流如何支撐生產、是否引入自動或者智能化設備、如何對生產和物流進行合理布局,以及設施面積的分配等諸多問題納入決策范圍,導致很多企業在這方面難以下手,不容易決策。
1、利用倉儲管理外包或者外租倉庫的方式解決問題
從根本上看,上面的問題主要還是集中在成本的投入上,資源是有限的,合理的利用和投入非常重要。回到討論的問題中,生產物流設施資源分配的問題,資源分配的組合方式有很多,甚至是無窮,但關鍵是分配的想達到什么效果,如果我們從供應鏈協同的角度看待這個事情,先以企業實現對供應鏈的完全管理和控制的極端假設,這樣設施根本不需要分配。
2、推行精益生產的同時也優化原料供應管理
現在大部分企業都在提升制造能力,精益生產的思想也在企業的內部逐步推行,在企業走向精益的同時,也可以考慮將物流的供應往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向推進。不僅僅是降低線邊庫存,同時將庫存的控制也延伸至原材料的倉庫。控制缺貨風險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少原材料倉庫的存貨,節約廠內的設施面積。
3、利用自動化手段提高倉庫的空間利用率
廠區內的物流設施主要分為原料倉庫和成品倉庫兩大類,原料倉儲的物料管理相對零散,而成品倉儲中管理的物料通常比較規整,更有利于集中管理和自動化設備的導入。
提高設施利用率的方式比較常用的就是借助自動化的手段提高空間利用率,當然,自動化倉庫的建設并不僅僅是為了提高空間利用率,更重要的還是在于提高效率、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管理能力。但對于很多設施空間有限的企業來說自動化倉庫的導入可以很好的起到提高設施利用率的效果,同時設施的空間高度和通道寬度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所以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每個企業都關心的問題,倉儲相對生產來看較為靈活,解決方式存在多樣性,而生產則不一樣,不考慮空間因素的話,單位生產面積的投入要大于倉儲的投入,而且生產流程或者技術通常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外包或者協同的難度更大。因此,在設施環境有限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對倉儲的設施面積進行優化是首要的思考方向。